查看原文
其他

她是潘·六边形战士·又美又强·华师学霸·可淇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2-07-09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行远自迩 笃行不怠

2020年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2021年华师十佳砺儒学子

她就是中共党员潘可淇

目前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

 


潘可淇,中共党员,心理学院2018级心理学基地班本科生,2020年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十佳砺儒学子”,国家奖学金、校级一等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她刻苦钻研,主持或参与多个课题和项目,校团委“金种子”课题、校团委一般课题均成功结题,正在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课题。她积极创新,参加各级各类高质量创新创业比赛,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挑战杯”国家级铜奖,以及省级、校级、院级奖项若干,“课外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她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做好学生工作,获得“优秀兼职班主任”、“优秀班长”、“优秀学生干部”、连续三年“优秀共青团员”、“学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常给自己揽更多的活儿”  



大学伊始,潘可淇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目前唯一的“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心理学(基地班)。这个“开门红”对于她而言,动力大于压力。一方面,她知道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班里的同学都很优秀,她觉得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行,这样才能够对得起学院的期待和认可。

 

一次的优秀不难,难的是一直优秀。迄今为止,潘可淇共获得一次国家奖学金、三次校一等奖学金、一次校二等奖学金和2020年度“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获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之2021年度“优秀学生”。自律是潘可淇一贯的生活态度,追求优秀是她一向的习惯,“奖学金的评选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在那里,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直保持着这个动力、冲劲的话,也没有这么难。”



“我上课每次都是坐在第一排”,因为平时学习工作比较忙,休息不太够,会犯困,潘可淇就以这样的方式督促自己集中注意力听讲,“困的时候一下课倒头就睡,课间十分钟甚至还能做个梦”。她坦言,“其实我也不是那么聪明,只能多看几遍书,多做几道题,课下追着老师问,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嘛。”她认为正是因为有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更优秀的内驱力,才能一路坚持下来。

 

潘可淇的优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是一个高度自律的时间管理者。学习上她会专注课堂,“学习问题我喜欢课内解决,上课会边听讲边构建思维导图”,她认为高效听课可以减轻期末复习的负担,工作上潘可淇习惯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分优先级考量事情的轻重缓急。

 


潘可淇在学业发展上一直以“爱国、拼搏、合作、创新”的院训来激励自己,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先后参加各级各类高质量创新创业比赛。大一的潘可淇也曾迷茫过,对各种比赛都不甚了解,但慢慢地,她会去留意学校学院相关的资讯,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在竞赛指导老师叶苑秀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潘可淇斩获“互联网+”国家级金奖、“挑战杯”国家级铜奖,以及省级、校级、院级奖项若干,获评“课外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

 

对于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和指导这件事,潘可淇感觉自己很幸运。叶苑秀坦言道,“我们团队里基本都是研究生,本科生是少数”,不过学院和老师都希望能多给本科生一些机会去锻炼自我,她便开始物色人选,“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都有见到可淇的身影,那个时候就留意到小姑娘高高瘦瘦的,长头发,扎着个辫子,觉得她做事情各方面都特别认真。”综合考量学业表现,各方面能力和态度后,最终叶苑秀决定让潘可淇加入团队,后来潘可淇也用实力证明了老师的选择是正确的,叶苑秀由衷地称赞,“可淇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

 


在竞赛过程中,潘可淇还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队友。“在学科竞赛方面,可淇是个追求完美的人。”队友兼舍友的李淑祯这样夸赞道。在她看来,无论项目大小,潘可淇都不会敷衍了事,而是严谨对待,用心做到最好。李淑祯犹记得金种子课题准备期间,当被分配到查询文献的任务时,潘可淇会将相关领域的文献逐一查阅,最后汇总,每一步都努力做到完美。大学四年,潘可淇在科研方面一直都是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着。队友蒋丽云和伊尔一致认为,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潘可淇,那就是坚定。

 


潘可淇最初是如何走上科研道路的呢?班主任袁杰是潘可淇的科研启蒙老师。袁杰回忆道:“做课题其实是一个比较考验人的过程,那时候可淇才大二,但你能看出她那种执行力,包括怎么让脑子当中的一个想法落地,怎么去组织大家一起合作,怎么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袁杰一直和潘可淇强调,有些事情一定要先去做,结果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成功是努力的副产品”。在袁杰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潘可淇后来主持或参与多个课题和项目,深耕科研沃土。


对于能够获评2020年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2021年华师十佳砺儒学子,潘可淇感到有点意外,“挺出乎意料的,因为我其实没有特别优秀,这是对我的一种认可吧,要感谢学院和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压力,感觉自己和这些称号联系在了一起,我的所作所为得对得起它们”,她表示荣誉实际上更是一种鞭策,促使自己去做得更好,它们只是对自己过往成绩的表彰,未来仍需不断努力。



潘可淇还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之余,她喜欢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合唱、跳舞、运动、摄影、种花……在一步一步的尝试之后,她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自己,“可能刚开始只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试试,但后来发现自己是可以把这些原本不擅长的事情做好的,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想法的转变给她带来了更多积极正向的反馈。


在同班同学李佩蓉看来,潘可淇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她很擅长去欣赏美丽的事情,表达自己的谢意。”同学杜婧依和刘洁云认为,“她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很阳光、很积极向上。”

 

  后来我就成了你  

 


刚入学时积极主动承担大事小事的潘可淇就给兼班吴爱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淇总是那么爱笑、爱帮忙,总是扎在同学堆里。”随着相处的深入,潘可淇给她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惊喜:不仅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学生工作,还在自己的专业成长、社会实践、兴趣发展等方面做到全面开花,她认为潘可淇责任心强、有想法有行动有魄力,“一时热情是容易的,保持热情是难得的”。也是在吴爱然的鼓励下,潘可淇开启了自己的学生工作之路。


2018年9月,潘可淇决定竞选班长,“虽然我加入了好几个社团,但如果我竞选上班长,我会把班级放在第一位。我没有什么特长,但是我尽量记住了大家的名字。”然后她真的就磕磕巴巴、一个一个地叫出在场所有同学的名字,讲完后一溜烟跑回自己的座位,当时教室里响起掌声,略显笨拙的真诚,让30个人给予她信任。



潘可淇直到现在都记得大一时和班主任袁杰的一次对话:“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我想当好。”“我也是第一次当班长,我也想当好。”“所以我们是一路人。”一开始确实有很多难处,很长一段时间里,潘可淇上不懂如何求助,下不知如何同班委分摊工作、如何与同学沟通交流,却又执着地想把一盘沙捏成型,想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

 

“那时候有种排除万难的冲劲,身边人都说我像工作狂,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种燃烧的激情支持我走过艰难的时光,给班级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长这个职位一当,就是四年。“没有了班长身份的我是不完整的,我不聪明,也有点急躁、固执,一根筋地想为班级做一些事情。”大三时,潘可淇代表班级进行先进班集体申报展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的上台展示的渴望。她坦言,每当自己代表班级上台,内心总是翻涌着骄傲与自豪。



“这个人好像一天有48个小时”,同学李佩蓉开玩笑道,“作为班长,她自己的事情可以处理得很好,而班上的大事、小事也是她管的,每次回消息基本都是秒回。”在她看来,班里没有一件事情是潘可淇不参与的,“我们班的同学有什么问题,第一反应都是找她,这是我们班的共识。”

 

班里的同学亲切地称潘可淇为“老母亲”,“因为可淇特别为我们班操心,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像一个操劳的老母亲。”同学黄烁彤解释道。她的一举一动,同学们都有目共睹,提到潘可淇,每个人都是赞不绝口,同学刘嘉颖十分感慨,“她是真的会把大家放在心上”,“潘可淇是真的很优秀,并不是因为我是她的好朋友才这样说。如果一个人能给你一种很靠谱的感觉的话,那说明这个人做事情就做得很好。”同学罗粤宁不断强调道。



后来班级建设慢慢走上正轨,一步步成为先进班集体新秀班、示范班、标兵班,获得了团日活动省级“百优”奖项,也诞生了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长、优秀学生干部,以及非常优秀的同学。班主任袁杰称赞道,“我是觉得找不到一个更加满意的班长,可淇四年的主动、用心、坚持,我们都看得到,班长没有换人,这是我们班级的默契,很多事情就是一旦你做起来一个趋势,慢慢就成为一种班级的文化,基地班真的是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班级。”


大三学年,大一时“像我的兼班一样给新生们带去温暖”的声音再度响起,潘可淇成为了一名学生兼职班主任。当得知潘可淇也参与到了兼班的工作当中来时,吴爱然非常欣喜,“兼班队伍需要这样一位具有正能量又能干的青年榜样。”她相信潘可淇无论做什么都会做得出色。



担任兼班期间,潘可淇和学生之间有很多温情回忆。“可淇姐让你感觉到特别温暖”,潘可淇的学生钟凯表示,新生开学之前,潘可淇就早早地活跃在新生群里,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学生刘雨桐认为,“可淇姐像姐姐一样,总是无私地帮助弟弟妹妹们”,在他们感到迷茫时,潘可淇会和他们谈心,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建议;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潘可淇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并安抚他们的情绪。


新生入学时潘可淇的学生都提交了自传,后来每个人都收到了潘可淇的回信。那一沓写满了字的明信片,每一张里都是潘可淇针对每一个人写下的回复。“她肯定是很认真地看了我们的自传”,学生黄蓁回忆,“可淇姐对我来说像是一片花海”,远观可以看到她活跃在各个舞台上展现魅力,近观又能够深切感受到她的耐心与温暖,“在大学里面能遇到可淇姐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班级工作以外,潘可淇还加入院学生会,并于大一学年末开始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心理学院辅导员孙广宇是潘可淇学生工作的指导老师,在他的印象里,潘可淇工作时能够对前期工作的不足及时反思,高效地解决问题,他认为潘可淇的综合素质非常突出。在同事黎艳晖眼里,潘可淇亲和力、行动力特别强,是名副其实的学霸美女,是沉稳可靠的好搭档,“即使面对再棘手的事情,可淇都不会慌乱,可淇负责的任务我们大家都特别放心。”


  曲折保研路,崩塌和重构同时进行  


如果说前面各种经历潘可淇是一路顺利“升级打怪”,那么保研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的确没想到我的保研路会这么曲折,也没想到自己最后会把它走成一条自我成长的路”。



潘可淇立志读研深造,对保研的追求几乎贯穿她的大学前三年,成了她三年里最大的动力。“我记得早晨被闹钟惊醒睡眼惺忪地吃完陶园的酥皮包去教室,黄昏倚在天台边眺望远处的广州塔和晚霞,晚上站在学院一楼仰望黑梭梭的院楼,夜里10:55背着电脑赶着门禁走回宿舍。”潘可淇的每一天都过得规律且充实。

 

三年里她最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从进校开始,她大概有十几个自习的地方:一课、图书馆、学院的自习室、学院学生会办公室、老师的办公室、向研究生师姐借的学习室、学院大门口保安的座位、学院天台......“我习惯独自找地方学习,这些地方都承载了我的很多回忆,也见证了我努力的全过程。”潘可淇表示过去三年,她有很多孤单、迷茫、焦虑、疲惫的时刻,但总的来说,都是目标清晰脚步坚定地努力着。最后潘可淇的综合分数排到了专业第一,拿到了珍贵的保研名额。



2021年9月预推免让潘可淇多次回想起三年前自己参加十几个社团面试的经历。“我的确常常给自己揽更多的活儿,所以经历总是要更丰富多彩一些。”潘可淇回忆起备战预推免复试那时候的心情是:很累,太累了,压力很大,焦虑,甚至为此还在宿舍哭了一场。但她知道这是自己的目标,是自己想去的院校,知道不去尝试一定会遗憾,所以还是选择了这条并不容易的征途。


在潘可淇纠结保研学校时,师姐黄秋艳就会鼓励她,给她“打鸡血”,“那时候我能感觉到她的迷茫,或许这就是太优秀的烦恼”。但是她相信潘可淇保研绝对没有问题,“其实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是我那个时候就是很笃定可淇会有非常漂亮的未来,或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神秘磁场。”

 


9月24日下午,因为犹豫和抉择,潘可淇陆续与三所目标院校擦肩而过。以往生命中极少出现的崩溃状态从那时起持续了两天,信念崩塌,身体也感冒了,潘可淇感觉身心俱疲。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打击中,潘可淇真切地看清了自己的命运,选择与结果握手言和,因为身边还有在关键时刻无条件支持她的父母、给她建议的母院老师、和她并肩作战的保研同学、经常给她安慰和鼓励的舍友、每一个相信她给她叠好运buff的伙伴......“恰恰是这一切汇聚在我身上,给了我从废墟中重生的力量。”潘可淇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为未完成的面试考核做准备。

 

9月26日晚上,潘可淇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那一刻,对于她而言,近段时间的奔波和冲刺,也可以说是三年的长跑,终于尘埃落定。潘可淇觉得最庆幸的是,她对未来规划和自身兴趣的思考贯穿始终,因为自己有在不断冷静地观照内心,“我确信每一步是对我来说都是最好的安排,并且永远不会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


  在反哺中自我成长  

 


学有所得,如何回报国家和社会?潘可淇找到的答案是,利用空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为社会做力所能及之事。


进入大学后,她加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小学支教、探访长者、禁毒宣传、服务特殊人群、自闭症科普宣传、校庆志愿服务、成为网络播音志愿者为西北农村孩子录制睡前故事等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希望用绵薄之力尽可能多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除志愿服务外,潘可淇三度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曾在广东潮州的大地上为助力非遗传承工作来回奔走,也在广东江门的海岛上瞭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更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为中学生带去别开生面的线上心理健康活动,也曾前往中小学担任心理见习老师,或前往顺德启智学校、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观摩特殊儿童教育等等,真正做到了以学促行,以行践学。


疫情期间,潘可淇通过一对一动员组织,带领全班同学参与到华南师大心晴热线网络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当中,为全国各地的来访者提供心理辅导、科普心理知识,服务时长达100小时以上,服务人数达500人以上。同学罗希彤回忆:“其实一开始是我们班主任袁杰老师提出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心晴热线这个志愿活动中,他说在特殊时期我们也可以贡献我们学科一些特有的力量。


 

在班主任袁杰的鼓励下,潘可淇主动带领并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同学们一致认为“她完全就是一个精神领袖的作用”。但“心晴热线”的运营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值班人员紧缺、实践能力有限等都是潘可淇和同学们当时所面临的挑战。


潘可淇作为班级的带领者,在保持自身积极性的前提下,积极向老师“取经”,并且以身作则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和大家一起参加复盘工作、分享经验,为“心晴热线”贡献了18心基班的力量,又在实践中锻炼了自我的本领。

 


后来班级事迹被全国易班等多方平台报道,“心晴热线”也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战疫志愿服务典型”。同时为了让更多人得到科学的心理调节,潘可淇组织动员班级同学发挥专业优势,撰写发布专业心理调适系列文章,在班级公众号上推送疫情期“用爱与温暖战胜新冠病毒”、“心晴”、“心进展”系列心理健康科普文章累计70余篇,收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心理所等单位研究者的点赞,积极做疫情之下的“逆行者”,书写青年时代担当。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对于华师,潘可淇表达了诚挚的感恩,“华师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我觉得在华师这四年,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真心地感谢学校、学院、老师和我的朋友们。”对于未来,潘可淇也表达了自己的展望,“把心态放平,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可以有一个努力的大方向,但最重要的是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好在世间总有星辰开道

所以荆天棘地也不枉此行

潘可淇温柔而坚定,自律且上进

蓝图渐展,步履不停,终有所成

 #往期回顾#  




采写丨吴子琪 刘怡珍 武仪佳

麦子琪 杜漾思 陈杉杉 黄倚霞

王玥 余忠亮 杨紫钰 张剑敏 黄柏娟

摄影丨李徐 郭大豪 王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余逸欣 廖佳艺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